讲座论坛
第二届互联网人类学研讨会:互联网时代的人类学理论创新与民族志生产
来源:本站 | 作者:admin | 时间:2017-09-06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 腾讯研究院
会议通知
(2017年12月15-17日)
一、会议名称
第二届互联网人类学研讨会
二、会议筹划:
形式: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7年12月15日报到;
12月16日学术研讨;
12月17日上午腾讯微信总部参观及学术交流,下午参会代表返程。
地点:中山大学南校区
提交发言摘要截止时间:2017年10月10日,
电邮地址:hulianwangrlx@163.com
提交论文全文截止时间:2017年12月1日,
电邮地址:hulianwangrlx@163.com
发放正式会议邀请时间:2017年10月20日
会议内容同时在“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公众号中发布。
三、活动邀请:
1.诚邀对本话题有兴趣的多学科学者、各位同仁汇聚羊城,研讨分享。
2.会议不收取会议费用,参会者的交通费和住宿费自理。
3.会后将由我所集结会议优秀论文在高规格学术出版社正式出版。
4.本次会议现提出以下论题供论文提交者参考(但并不限于以下论题,可自由展开,以学术品位为首选标准)。
(1)网络民族志的概念、理论与方法;
(2)互联网人类学研究的新进展;
(3)“写文化”与网络民族志;
(4)自媒体、网络民族志与田野工作(个案、理论与方法);
(5)自媒体、网络游戏、网购的民族志研究;
(6)网络民族志线上与线下的互动;
(7)网络时代的城乡分野;
(8)扶贫与互联网发展。
四、邮箱联系方式:hulianwangrlx@163.com
敬请联络: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
祁红霞:13602880314
姬广绪:18620594005
会议背景
2016年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中心率先与腾讯研究院合作在中国人类学界举办了首届互联网人类学研讨会,收到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取得了良好的学术评价和社会反响。“互联网人类学研讨会”现已成为我中心的常设学术论坛之一。2017年第二届互联网研讨会将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将研究的主题深化为:“互联网时代的人类学理论创新与民族志生产”,通过这一论题的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对当今世界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文化的后效之于当代人类学的理论方法的生产和创新的意义做出一种知识论上的反思,倡导未来中国人类学的新趋向、新问题、新模式。
关于我们
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成立以来,便一直秉承将人类学田野实践与理论创新结合,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面向国际前沿,勇于探索创新的学术理念和精神。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以“移民与族群研究”、“南岭走廊研究”、“互联网人类学”三大研究领域为特色的跨学科学术共同体。
我中心自成立起就开始关注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刘华芹教授的著作《天涯虚拟社区:互联网上基于文本的社会互动研究》(2005)是中国人类学中最早关于互联网的研究之一,至今仍是从事相关研究的必读书目。之后我中心一直有博士从事互联网人类学的研究,研究主题从“手机与邻里交往”到“微博与关系型虚拟社区”、“淘宝村的社会变迁研究”,体现出人类学对于互联网发展的关注,也充分代表了我中心致力于人类学前沿研究的学术品位。
中心实行“基地主任负责制”,主任为周大鸣教授。中心主要学科带头人有:周大鸣、陈志明、杨小柳等教授。中心研究人员主要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师为主。目前,本中心已经拥有一支综合研究能力强、梯队层次健全、对外交流广泛、学科专业涵盖面广的研究队伍。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5人、兼职研究员20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8人,副教授7人,具备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全部获得博士学位。